Friday 14 October 2016

不要随便打自己的孩子

粑粑麻麻由于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和耐心好好和孩子沟通,一着急起来动手打孩子司空见惯,不管是真打,还是无意打PP。这并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而且对某些敏感的孩子来说,打骂会导致心理问题。
  木木在回忆自己打孩子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记忆幽深。“不喜欢保姆替自己收拾东西,保姆给她抹桌子,她就是不让,大喊大叫,非要让我来抹,气得我打她两下屁股;对自己的东西看得特别紧,说了多少次好东西要跟其他小朋友分享就是不听,又打两下屁股。”虽然当时拍两下屁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非长久之计,无论是尊重保姆、分享还是莫名其妙犯别扭,都没有改善“打了以后继续再犯,没用。”
  在科学育儿专家看来,这与家长在孩子1岁多的时候教育有关系。1岁左右是孩子养成秩序感的关键期,虽然需要给孩子尊重和安全感,但如果太尊重,就会导致孩子形成过于偏执的性格,动不动就大肆地宣泄。而关于分享,首先需要给孩子最大化的需求满足,当他可以选择什么东西能分享,而不是处于一种拿出去就没有的担忧中,自然就会分享。
  
  打孩子是家长失去理智的野蛮行为,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然而,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体罚可能影响孩子智商。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明明知道不能打小孩,但孩子实在太顽皮,似乎怎么说都没用,只有打才能让他记住教训。然而,打后不久孩子又旧病重发。于是家长陷入打孩子没多大用处,不打孩子也不行的矛盾中。
  
  小编提醒,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地教育孩子的效果。恳切希望孩子的家长,不要打自己的孩子,学会和孩子平等沟通。
  【家长注意:经常打骂孩子有6大危害】
  1、懦弱。如果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时间一长,孩子见到父母就会立刻产生恐惧心理,继而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2、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他们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难以接近。
  3、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骂。孩子为了避免承受皮肉之苦,往往会对父母说谎,避免受到责罚。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这种强化作用使得孩子的说谎变得习以为常,构成恶性循环。
  4、暴躁。父母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心惊胆战,产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情绪。
  5、怪僻:有的家长打了孩子以后,还硬要孩子“认错”,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抵触情绪很大。在被打之后,他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怪僻。
  6、喜怒无常:有的家长打过孩子以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即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变得喜怒无常了。
  
  【六种情况下万万打不得】
  1.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越打越疏远,越打越逆反,这种无效行为宁可不做。

  2.孩子已经受到很大的挫折和委屈。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有限,雪上加霜的事千万别干。
  3.过于内向的孩子。这种孩子天性敏感,处理应激能力有限,什么事都掖在心里,外表看不出来,打会加重孩子的压抑。

  4.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打。如有关孩子选择爱好、社交、友情等,尊重孩子的权利,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

  5.青春期前后的女孩子不能打。女孩需要更强的自尊心,她们长成后遇到的社会压力会比男孩子大。女孩被打容易形成一种受虐倾向,以为打是一种被爱和被关怀,结果会无意识地鼓励丈夫的暴力。

  6.打后还要让孩子自我检讨的事不要做。孩子被打以后相当一段时间一般都很窝火,可以让孩子表达他的不满,让他有个心理的缓冲。这个时候强迫他认错,等于逼迫他撒谎做假,加重他的心理创伤。

  【任何时候这么打都不行】

  1.拿“爸爸妈妈打你是为你好”当幌子。很多家长因为“爸爸妈妈打你是为你好”这句话走入了“打”的最大误区,扭曲“爱”的意义,加剧亲情疏离。因为他们打,不是为孩子好,而是为自己好。归根到底是从成年人自己的角度出发,实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将个人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2.心情坏的时候打,心情好的时候不打。哪怕就惩罚的效果而言,如果家长凭个人心情奖惩,心情好的时候,再严重的错误都不惩罚,心情坏的时候,随便打骂,惩罚尺度差别太大,丝毫不会有任何正面效果。

  3.公众场合为顾全自己的面子打孩子。这种打孩子的行为最常出现在公共场合、亲友聚会的时候,当孩子在众人面前表现不好,或者公然挑战家长的权威,家长此时冲动性地“打”,纯粹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可能同样的行为,如果是在家里出现,家长的情绪反应会较少一半。

  4.自己急功近利,却怪罪孩子。以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成就为理由打孩子是不可取的。唯有当出现涉及人身安全、社会道德、规范,才是最需管教的。
  5.拳打脚踢。教育目的的“打”和普通意义上的暴力动词,必须严格区分。当该行为超出惩戒的界限,那就是赤裸裸的人身伤害。

  【6种方式取代打骂孩子的教育】

  多多了解孩子。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父母,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打骂。此时,父母应该先冷静下来,尝试来倾听孩子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有些父母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父母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对孩子放下身段。有些父母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教育专家建议,父母要对孩子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作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同孩子做协商。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父母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父母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父母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父母要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