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6 December 2015

纸是谁发明的?



現在大部分人認爲是蔡倫發明的。但西安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秦國地圖表明,地圖在顯微鏡的觀測下,使用的是植物纖維。就是說明造紙術的發明比西漢的蔡倫要早300年。又何必等到300後蔡倫出世才發明了造紙術,300對于曆史可能要很短暫,但是對于造紙術的傳播300年將會有什麽樣子的發展和變化呢?   蔡倫。   造紙術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但對于中國古代造紙術究竟起   源于何時,長期以來,學術界存在著“東漢蔡倫發明說”與“蔡倫前發明說”兩   種觀點。   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又出土了460余件麻類植物造成的古紙。顔色、質地非   常之多,有黑色、褐色、白色、黃色,厚薄不一,其中10件還寫有文字。從殘留   在紙面上的殘渣看,它們主要用麻織物和很細的絲織物制作,用于書寫文件、信   件及包裹物品。據分析,這些古紙的年代大多數是西漢時期的。   有學者認爲,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   就有了紙,蔡倫並非造紙術發明人。   一、蔡倫是最早的造紙人嗎?   紙張被視爲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與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占有同樣的   地位。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弗朗索瓦巴孔在17世紀初葉于所著《新機械學》中強   調了這四大發明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它們改變了世界的面貌。造紙術和印刷   術表現在文化中,火藥表現在戰爭中,指南針則表現在航海事業中。任何帝國、   任何教派或任何星辰都不能自吹對人類事務施加了像這些發明那樣大的影響。”   因此,造紙術的起源問題不僅在中國曆史中具有重大意義,也備受世界範圍內的   研究者矚目。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存在“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的傳統說法,直至今天,   中國的教科書也這樣告訴學生。這種觀點的主要根據,來源于重要史書《後漢書   》。《後漢書》中明確記錄了造紙術的發明人、發明原由和過程:“自古書契多   編以竹簡,其用缣帛者謂之紙。缣貴而簡重,並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   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爲紙。元興元年(注: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   莫不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後來,這段記述又由保存在較晚著作中的   其它記述或引文所證實。基于《後漢書》在當時和曆史上的重要意義和地位,後   人認定是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然而,由于新的考古發現,“蔡倫造紙”的傳統說法在中國乃至亞洲的許多   紙張史專家中都引起了爭論。   1957年,陝西出土了灞橋紙。1974年,甘肅居延金關漢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   關紙。1978年,陝西扶風中顔村西漢窯藏出土了中顔紙。經過考古專家的考證和   斷代,證實這些紙是西漢初期到晚期的,年代都比東漢早,因此一些學者開始對   “蔡倫發明造紙術”的觀點提出異議。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潘吉星指出:早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   中國就有紙,蔡倫不應是造紙術的發明人,中國造紙的曆史起碼要向前推進兩三   個世紀。   而另一些專家則對這些紙出土的古墓或遺址的年代,以及出土的是不是真正   意義上的紙提出質疑。他們認爲,雖然在西漢時期中國已造出了植物纖維紙,但   這些紙質地較粗糙,結構也比較松散,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紙。而蔡倫對造紙   術進行了重大的革新,才使紙的質量和産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爲今天中國人   引以爲豪的紙。蔡倫對紙向中國、向世界的推廣普及作出了重大貢獻,即使不是   最早造出紙的人,卻可以算作“造紙術”的發明人。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再次發現了西漢時期的放馬灘紙。與以往考古發   現不同的是,這次出土的古紙質量較好,紙面平整光滑,質地薄而軟,上面還有   用細墨線繪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圖形。經專家考證,這張古紙的“生日”是   西漢早期,比東漢蔡倫造紙的曆史早了300多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日本高知紙業實驗場的技術鑒定和化驗結果也都表明   ,該紙是以麻類植物制造而成,且纖維分布均勻,質量明顯優于陝西灞橋紙,完   全可以用于書寫。所以,這張目前爲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馬灘紙,在當時   成爲中國西漢早期就有優秀紙張的唯一物證,“蔡倫之前的紙不是紙”的觀點受   到了沖擊。   近日,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發現,懸泉置遺址的發掘工   作者、甘肅省考古所研究員何雙全驚喜地告訴記者,這個遺址出土了460余件麻   類植物造成的古紙,成爲目前我國考古發掘中發現古紙最多的地方。根據同時出   土的簡牍和地層分析,這些古紙的年代從西漢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東漢   初到西晉都有,其中大多數是西漢時期的,有10件還寫有文字,質量較好。古紙   的顔色和質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黃色厚等8種   。從殘留在紙面上的殘渣看,這些古紙主要用麻織物和很細的絲織物制作,用于   書寫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何雙全說,這些古紙的發現不但爲中國研究紙的曆史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實證   ,也有力地印證了“蔡倫不是造紙術發明人”這一觀點。   二、出土的紙是東漢以前的嗎   敦煌懸泉置出土了數百件古紙,似乎使“蔡倫前就有紙”成爲不爭的事實;   但關于造紙術起源的問題,卻仍沒有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據何雙全研究員介紹,多年來,持“蔡倫造紙”觀點的學者對考古發現的紙的   年代表示懷疑。他們指出,1957年以來出土的“灞橋紙”、“金關紙”、“中顔   紙”、“放馬灘紙”等被認爲是“西漢紙”,是發掘報告按照墓制或同時出土的   西漢文物或竹木簡上最後年代記述而定下來的。但造紙術起源的問題不是考古界   的研究專利,對此,考古界以外的史學、造紙學專家都有質疑權和發言權。   造紙專家鍾香駒認爲:在這幾起漢墓發掘的斷代問題上,應持慎重態度。墓既   無志,死者姓氏和經曆又都不明,僅僅憑借其它出土器物斷代,如無可靠的科學   鑒定和相應的曆史文獻予以印證,則極易失之毫厘而謬以千裏。   史學家張德鈞的意見是:單從與古紙並存的東西記年有年號,便據以斷定這張   紙的年代,這個方法欠周密,因爲有許多東西的時間盡管相隔多少世紀,也有可   能堆積在一起。   對此,何雙全指出,專業的考古報告是在科學、嚴格的方法下,對考古遺址   發掘和研究後才寫出的,因此是真實可信的。如敦煌懸泉置遺址出土的古紙,就   有大量可以斷代其爲西漢時期的證據。   首先,這些紙張是從西漢時期堆積層上出土的,與其一同出土的漢簡上清清   楚楚地寫有永光、建昭、河平、陽朔、鴻嘉、元始、居攝、地節、神爵、甘露、   太始、征和等紀年,說明這個堆積層中的包含物應爲西漢元、成、宣、昭、武帝   等時期的。而且,經考證,這個堆積層中與漢簡、古紙一同出土的陶片、柴草等   文物都是西漢時期的器物,並沒有其它時期的器物出現,因此紙張爲西漢時期的   可能性非常大。   其次,有些紙張上還寫有文字,雖然沒有明確紀年,但這些文字被證實爲西   漢時期的文字,字型特點都與東漢的文字有明顯區別。如果硬要認定這些紙是東   漢或東漢以後的,怎麽解釋上面會寫有西漢的文字?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紙張在   出土時就裹在西漢漢簡之上。不但表明該紙與漢簡的密切聯系,還說明當時的紙   還具有包裹物品的作用。   因此,何雙全等專家認爲,把這些古紙斷代爲“西漢紙”是科學的。   蔡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家,造紙術的發明者。在沒有發明紙以前,古代各國人民曾想盡辦法,利用石頭、磚頭、樹葉、樹皮、蠟板、銅、鉛、麻布和獸皮、羊皮等等,文字記錄下來。   在我國商朝時,人們把文字一筆一劃地刻到龜甲和牛、羊、豬等動物的肩胛骨上;隨後,人們又用規格一至的木片(又稱簡)和竹片(又稱牍)來書寫文章;以後,還用以絲織品缣帛爲紙來書寫的辦法。東漢時期,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竹簡、缣帛越來越不適應書寫的需要。爲了制造一種比較理想的書寫材料,蔡倫在前人利用廢絲綿造紙的基礎上,采用樹皮、麻頭、破布、廢魚網爲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種既輕便,又經濟的紙張,總結出一套較爲完善的造紙方法,使造紙技術有了悅躍的進步。公元 105 年(元興元年,漢和帝劉肇年間),蔡倫將造成的紙張獻給朝廷,受到皇帝的贊揚。從此,人們都用這種紙,並在全國通稱蔡倫造的紙爲「蔡侯紙」。   公元 121 年,東漢朝廷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牽扯到蔡倫,漢安帝劉祜命令他投案。蔡倫恥於受審,即洗浴全身,換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後服毒自盡。   公元 8 世紀,我國已經廣泛使用紙,這後的幾個世紀中,我國將紙出口到亞洲各個地方,並嚴保造紙秘密。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發生沖突,阿拉伯人俘獲幾個中國造紙工匠。沒過多久,造紙業便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興起。就這樣,造紙技術便逐漸在阿拉伯世界各地傳開,那裏開始廣泛使用紙張,後又經阿拉伯諸國傳到北美和歐洲。據史書記載,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的 1000 多年,歐洲才建立第一個造紙廠。雖然現代的造紙工業已很發達,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倫造紙的方法相同。造紙原料十分之七八已爲木漿所代替,但造高級印刷紙、卷煙紙、宣紙和打字蠟紙等,仍不外蔡倫所用的破布、樹皮、麻頭、廢魚網等原料。   蔡倫對我國乃至人類社會發展所産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並且這種影響還將持續下去。今天,我們是無法用數量來衡量紙對曆史發展所起的作用,人類對紙的使用將會延續到何年,更是難以預測。因此,蔡倫(還有四大發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發明者畢升)理應在爲中國和人類曆史進程帶來巨大影響的人物名單裏占據首席或近乎於首席的位置。   蔡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家,造紙術的發明者。在沒有發明紙以前,古代各國人民曾想盡辦法,利用石頭、磚頭、樹葉、樹皮、蠟板、銅、鉛、麻布和獸皮、羊皮等等,文字記錄下來。   在我國商朝時,人們把文字一筆一劃地刻到龜甲和牛、羊、豬等動物的肩胛骨上;隨後,人們又用規格一至的木片(又稱簡)和竹片(又稱牍)來書寫文章;以後,還用以絲織品缣帛爲紙來書寫的辦法。東漢時期,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竹簡、缣帛越來越不適應書寫的需要。爲了制造一種比較理想的書寫材料,蔡倫在前人利用廢絲綿造紙的基礎上,采用樹皮、麻頭、破布、廢魚網爲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種既輕便,又經濟的紙張,總結出一套較爲完善的造紙方法,使造紙技術有了悅躍的進步。公元 105 年(元興元年,漢和帝劉肇年間),蔡倫將造成的紙張獻給朝廷,受到皇帝的贊揚。從此,人們都用這種紙,並在全國通稱蔡倫造的紙爲「蔡侯紙」。   公元 121 年,東漢朝廷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牽扯到蔡倫,漢安帝劉祜命令他投案。蔡倫恥於受審,即洗浴全身,換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後服毒自盡。   公元 8 世紀,我國已經廣泛使用紙,這後的幾個世紀中,我國將紙出口到亞洲各個地方,並嚴保造紙秘密。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發生沖突,阿拉伯人俘獲幾個中國造紙工匠。沒過多久,造紙業便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興起。就這樣,造紙技術便逐漸在阿拉伯世界各地傳開,那裏開始廣泛使用紙張,後又經阿拉伯諸國傳到北美和歐洲。據史書記載,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的 1000 多年,歐洲才建立第一個造紙廠。雖然現代的造紙工業已很發達,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倫造紙的方法相同。造紙原料十分之七八已爲木漿所代替,但造高級印刷紙、卷煙紙、宣紙和打字蠟紙等,仍不外蔡倫所用的破布、樹皮、麻頭、廢魚網等原料。   蔡倫對我國乃至人類社會發展所産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並且這種影響還將持續下去。今天,我們是無法用數量來衡量紙對曆史發展所起的作用,人類對紙的使用將會延續到何年,更是難以預測。因此,蔡倫(還有四大發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發明者畢升)理應在爲中國和人類曆史進程帶來巨大影響的人物名單裏占據首席或近乎於首席的位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