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0 April 2019

为什么塑料瓶不能多次使用?

随着天气渐热,经常可看到人们喜欢使用用过的饮料瓶、矿泉水装茶水,有消费者还为此振振有词,认为这样做是“环保”、是“节省”。然而,日前,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不宜反复使用塑料瓶,否则高温水、酸性溶液容易把内部的有害物质溶出,人体摄入不利健康。

  “反复使用”存安全隐患

  早前,网上有一篇关于“矿泉水瓶循环使用致癌”的文章在各大论坛、健康专栏等流传,该文称,“迪拜一个12岁的女童,因为连续16个月使用同一个矿泉水瓶,最后得了癌症”。该文还声称,一般矿泉水瓶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制成,“瓶子用一次是安全的,如果重复使用,就有致癌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记者发现饮料瓶、矿泉水瓶反复使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少消费者往往喜欢将自己使用过的饮料瓶、矿泉水瓶保留着,待下次出门时再灌满茶水或饮用水带出门,并堂而皇之地称此举为“环保”、“节约”。然而,这样的“环保”行为是否安全?昨日,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合格的饮料瓶、矿泉水瓶都要求用食品级的塑料做成,即PET瓶。这些食品级的PET瓶不能耐高温,需在低温使用,一般在70摄氏度以下使用是安全的。此外,这些塑料瓶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国家规定企业不能回收,重复灌装使用。

  “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宜反复使用矿泉水瓶或饮料瓶”,该专家解释,PET里含有微量的催化剂,一些人喜欢将热水灌到瓶子里,而高温会使塑料里的有害物质溶出来,进入水里;同时,酸性液体也容易将塑料里的有害物质溶出,若消费者所灌装的水或茶酸碱度不稳定,也可能将有害物质带出来。此外,反复使用矿泉水瓶或饮料瓶,卫生指标也达不到。企业在首次灌装时,是对该瓶子进行过严格消毒、清洗、灭菌等程序,而消费者反复使用瓶子时,没有经过这些卫生程序,细菌有可能在瓶子里反复繁殖,人体摄入过多细菌也不卫生、安全。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教授蒋卓勤也指出,塑料瓶在制作过程中添加有增塑剂,而该化学成分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若长期用塑料瓶装饮用水、油、酒等物质,容易把内部的有害物质溶出,从而带进人体内。他建议,使用玻璃、不锈钢等材质的瓶子装食品,相对较安全。

  塑料瓶底数字与安全性无关

  坊间传言,有些塑料瓶是安全的,可反复使用,而看一个塑料瓶反复用安不安全,可通过瓶子底部的标识识别。网上有网友称,很多饮料瓶、矿泉水瓶等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标志,三角形里有一个数字,如果数字在“05”或以上就可以循环再用,而且数字愈大愈安全。“一般矿泉水瓶子底部标示01;一般泡茶的塑料耐热杯底部标示05;奶精瓶子底部标示02;优酪乳瓶子底部标示02……”这则帖子一发出,即引起网友热议,有人赞同,有人则怀疑其真实度。
  随后,记者找了一些装食品的塑料瓶看,果然在部分瓶子底部发现有数字标示,如宝生园550G装蜂蜜瓶底部标示“02”。不过,记者也发现,很多饮料瓶底部都没有任何标示,像康师傅500ML鲜的每日C、可口可乐450ML美丽果汁饮料等。
  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告诉记者,塑料瓶底三角形所标注数字与该瓶子“是否安全”没关系。三角形符号是一个塑料回收标志。三角形里边有1~7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不同的材料,如果制品是由几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则标示的是制品的主要的、基本的材料。在我国,塑料制品标注回收标志是非强制性的,一些正规的大品牌企业为了方便塑料制品回收,近来纷纷开始标注回收标志。专家认为,虽然这一标志主要是为了便于回收再利用,但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这个标识知道所使用的塑料制品是由什么材质制成的,应该在什么环境下使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