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0 November 2015

三文鱼 资料

外形特征

 体侧扁,背部隆起,齿尖锐,鳞片细小,银灰色,产卵期有橙色条纹。鲑鱼肉质紧密鲜美,肉色为粉红色并具有弹性。
三文鱼是世界名贵鱼类之一。鳞小刺少,肉色橙红,肉质细嫩鲜美,口感爽滑,既可直接生食,又能烹制菜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鱼类。同时由它制成的鱼肝油更是营养佳品。
生活习性
三文鱼为溯河洄游性鱼类,BC的主要品种有chinook, sockeye, pink, chum和在河溪中生活1~5年后,再入海生活2~4年。产卵期为8月至翌年1月。溯河产卵洄游期间,它们跳越小瀑布和小堤坝,经过长途跋涉,千辛万苦才能到达产卵场,而且还不摄食。
每年的大概是7月~10月间,会有成千上万条三文鱼到加拿大佛雷瑟河上游的亚当斯河段繁衍后代。它们都是从太平洋逆流而上而来的。行进的过程是逆流而上,而且每行进一个阶段就有一个层梯式的“增高”。到一个“层梯”,就好比我们上台阶一样,需要迈步向上。而鱼只能靠身体不停地跳跃,才可能达到下一层梯。(如同鲤鱼跃龙门一样。)可是因为特殊的环境及三文鱼特别的产卵习惯,必须要到达这个长距离高海拔层梯的上游,才可以产卵。所以它们所跃的不仅仅只是一两层的“台阶”,而是很漫长的回流之路。
在这些台阶上面,会有许许多多即将冬眠,需要补充食物的熊。这些熊会叼住因跳起而露出水面的鱼儿,所以也会有许许多多的鱼死于熊逐渐肥大起来的肚子里。
只有经历过层层难关后,三文鱼才可以抵达最上游的一个平静的湖面产卵。产卵后,三文鱼死亡,结束它的一生。
还有一些鸟类会食用三文鱼们辛苦产下的卵,供给自己生存。而三文鱼死去后,它们的尸体会供许多动物食用。也有一些类似狼的陆地动物会叼着三文鱼,在森林内觅食。而食用后,陆地动物则会将剩下的残骸留在那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残骸慢慢腐烂在地里,成为大树的养分,帮助森林成长得更加茂盛。
孵出的小鱼苗将会重新回到海洋,成长之后,它们又会沿着长辈走过的路成群洄游,奇怪的是它们总是能准确找到母亲产卵的地方,重复同样的悲壮。

生长繁殖

三文鱼是美国AquaBounty Technologies公司的研究人员将大西洋三文鱼、太平洋奇努克三文鱼以及大洋鳕鱼三种鱼进行基因杂交改造,培育出来的一种全新三文鱼品种。其具体做法是,在大西洋三文鱼的受精卵中植入从奇努克三文鱼体内提取的生长激素基因序列,以及从大洋鳕鱼体内提取的抗冻蛋白基因序列。
为何选择这三种三文鱼进行杂交培育?奇努克三文鱼是鲑鱼家族中体形最庞大的一种,而大洋鳕鱼血液中的抗冻蛋白,则可以让它们在寒冷的水域中生存。
普通的野生大西洋三文鱼,通常只会在春夏季节的温暖水流中发育成长,需要三年才能长大。但“吸收”了奇努克三文鱼和大洋鳕鱼优良基因的AquAdvantage三文鱼则不同,在合成基因的作用下,它在寒冷的气候中依然能分泌生长激素,这样它的生长周期更短,上市时间从三年缩短为一年半,而且身材也比普通野生三文鱼要大得多。看上去转基因三文鱼将会给渔业和环保带来福音。就像AquaBounty公司总裁Ronald Stotish博士说的那样:“转基因三文鱼的快速生长能力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它的环境适应能力又意味着三文鱼可以在邻近陆地甚至居民区的地方养殖,既方便供应,也减少了运输上的二氧化碳排放。”
不过美国民众却不这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这种既不会增加任何营养成分,也没有变得更美味的三文鱼吃下去是否安全,Stotish觉得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我们的转基因三文鱼跟传统的大西洋三文鱼在每个衡量角度上都是一致的”。在AquaBounty公司递给FDA的试验数据中,转基因三文鱼在口感、色泽、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蛋白质等诸多方面,都与大西洋三文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没有任何区别。
AquaBounty方面还称,这种新培育的三文鱼已繁殖了数代,既没发生基因变异,其品质也未有不良变化。
AquaBounty提交给FDA的七套用于证明转基因三文鱼安全性的数据,FDA已经签署了五套。]对FDA在2010年年底批准转基因三文鱼走上餐桌,公司抱有很大的希望。

分布范围

三文鱼又叫撒蒙鱼或萨门鱼。三文鱼学名为鲑鱼,是世界著名的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欧洲、亚洲、美洲的北部地区。
野生三文鱼产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部,主产区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俄罗斯和日本也有少量的野生三文鱼。
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对三文鱼资源都有很严格的保护措施,阿拉斯加州政府规定,捕捞三文鱼的船只须有专门的执照,每年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可以出海捕鱼,捕捞还有配额限量。政府组织科学家每年对各种自然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然后计算出当年允许捕捞的总量,再分配给每条船。一般每年允许的捕捞总量都控制在鱼群总量的1/7~1/8之间,以确保三文鱼种群的繁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