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8 May 2016

厕纸还没发明之前,古人都用什么擦屁屁呢?

我国古代就有用竹板擦屁股的记载:竹子用刀削成一尺余长,两指宽,端部比较圆滑似舌头,揩PP时不会搞痛。有钱人家还会在手柄部分雕刻花鸟鱼虫(书法家题过字的更牛,在文化市场上是抢手货制,赝品都是门学问呢……)用过之后在水盆里涮一下放在竹筒子里。  
  
   广东的山东喀拉里农家的厕所是人蹲在地面上,半米多高的木架子上,便完后折几根竹坯,最常见的是编垃圾铲用的竹坯的下脚料,比古人的细,用时需要小心,擦干净了在墙角的桶里铲些草木灰来盖上,没那么多草木灰就凑合着用干土也行 [反正是肥料] 掩盖好,看一看有没有露马脚,走人。  
  
   在产麻绳[棕绳?]的地方这一生活内容显得更简陋也更情趣盎然:厕所内有两根木桩竖在地上,麻绳栓住两端,放了大便之后就跨上绳子一通蹭 [所以他们大大之前先脱裤],每个家庭成员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据说现代韩国还有这样的民俗,而且当一段绳子用得过于光滑失去效用的时候家里人就把它存起来,逢年过节拿出来放在祖宗的香案上焚烧。 
  
    广东虽远离中原,可是却比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保存了更多的民俗遗产,这是什么原因呢?古代中国人出恭后用何物拭秽?香港电视剧《寻秦记》提出了这一问题。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香港特警项少龙被时空穿梭机送到战国时代的赵国,夜宿一居民家中,内急要上厕所,项少龙向老翁要“卫生纸”,老翁懵然不知何物,项说:“怎么擦屁股”?老翁从茅坑边拿起一块竹片说“这就是啊!请随便用”。看到此处,不禁使人失笑。对呀,古人用什么擦屁股呢?本文由近到远追溯了古人拭秽风俗流变的历史。  
  
  ***************************************************
   元明清——粗纸时代:
  
    清代人用纸拭秽,有多处文献可证,此处仅举一例。《红楼梦》有段刘姥姥拉肚子的文字:“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这段描写说明,在曹雪芹生活时期,无论是大观园还是乡下的人物,都已经使用手纸拭秽了。
  
    明代皇宫中有专门负责后勤的机构,名叫“四司”。“惜薪司掌所用薪炭之事;钟鼓司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宝钞司掌造粗细草纸;混堂司掌沐浴之事” 。其中宝钞司就是管手纸的部门了。  
  
   那么,当时的人们用的是什么纸呢?所以还要了解中国古代纸的种类。明清之际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凡纸质用楮树(一名榖树)皮与桑穰、芙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包裹纸”。又记载:“此纸(火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由此可知,纸因其原料不同而分为“皮纸”和“竹纸”,但无论何种纸都有 “精”、“粗”之分,其中精者用来写字,粗者百分之七十用来做焚烧祭鬼神,百分之三十为日用品。
  
    分清了纸的种类,我们还要知道,敬惜字纸在中国有很久的传统。民间传说用印了字的纸拭秽要遭到报应。清朝时,社会上有大量的《惜字律》被看作是文昌帝君制定的天条圣律而流传,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惜字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等。官方甚至明文禁止在可能用来拭秽的纸上印字。“1873年3月14日《申报》刊载消息说,一女子用字纸拭秽,扔入便桶,遭雷击跪倒。同年12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令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字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以免秽亵”。
  
    使用手纸的最早记载见于元朝,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大概是因为元朝统治者文化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史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
  
    综上可知,元明清之际人们开始用手纸拭秽,这种纸大多是没有字的“粗”纸。至于皇宫中所用手纸为粗纸还是精纸,不可详考,我想太子妃一定不至于用粗糙的纸去摩擦娇嫩的脸蛋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