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8 May 2016

储钱罐的由来

“储钱罐”在我国古代是一种瓦器,叫“扑满”也叫做“缶后”。

“扑满”、“缶后”一般是圆形或方形,为了美观也常做成生肖。

中国古代在相当长时间内通行货币是“天方地圆”的钱币,“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谓之“孔方兄”———钱币之代称。先民为储存之便,用陶作一个瓦罐,上开一条能放进铜钱的狭缝,有散铜钱即投入其中,急用钱或钱罐装满之后,破罐而取之。

何以把陶制钱罐谓为“扑满”,这里有一掌故: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博士(汉朝一官职)公孙弘就职之时,乡里长者告诫他:荣耀时勿忘幼年之寒苦,要保持简朴之生活,清廉之操守。公孙弘幼时家境窘迫,无以衣食,常靠人接济,一位叫邹长倩的友人送给公孙弘一只“扑满”,并说:“扑满者,以土为器,以储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而不可不戒,故赠君扑满一枚”。

汉唐之际,陶制“扑满”较流行,宋元之后,随着纸币的出现,“扑满”逐渐减少,但并未消失,古代勤俭节约的风尚一直流传至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