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 November 2018

为什么没有北瓜?

俞为洁先生在1993年通过查阅方志,对历史上“北瓜”一名的使用基本加以澄清。这个词既可能指西葫芦的一个观赏性品种Cucurbita pepo L. var. kintoga Makino,他称为“真正的北瓜”,方志里又称为朱瓜、硃瓜或金瓜,主要在广东、浙江等地用于赏玩,不能食用。也可能是南瓜、冬瓜、打瓜的别名或西瓜的一个品种。总之,用法非常混乱。2014年,李昕升、王思明在俞为洁的基础上再次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北瓜”一词的用法并不是毫无规律,它指代的意思有一定的地域分布特点。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北瓜”虽出现得纷繁复杂,但多为南瓜的别称;江南、东南沿海地区则基本杜绝了这个问题,他们分得清“北瓜”和南瓜,多用“北瓜”指代南瓜属的观赏性品种或笋瓜。至于打瓜之类意思记载很少,甚至模糊不明,可以忽略不计。摸清这个规律后,他们便不难对“为什么有东南西瓜却没有北瓜”这个问题做出合理解释了。中国只有两种瓜类是真正以方向命名的——西瓜和南瓜,它们被这样命名的理由都是缘于它们传来的方位。

西瓜是从西域传入的,传到内地大概是在五代时期,普及时间长达千年,因而别称不多。南瓜则是西方殖民者从美洲带到中国来的,在明朝先传到东南沿海,然后再慢慢向内地传播。冬瓜是本土作物,它的最早记载见于3世纪魏人张揖的《广雅》:“冬瓜经霜后,皮上白如粉涂;其子亦白,故名白冬瓜。”可见名字本与方向无关。但有了西瓜、南瓜后,人们难免将它讹为同音的“东瓜”,这样便有了三个方向命名的瓜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